上海招商网 | 招商引资 | 厂房频道 | 综合财经 | 创业论坛 |
上海招商网财经专题
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专题 -- 第三届上海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周 -- 正文内容
上海:创意产业成长促进经济转型

泰康路210弄,一条弯弯曲曲的弄堂,不过400多米,却聚集了上海人民针厂、上海食品工业机械厂、上海钟塑配件厂、上海新兴皮革厂、上海纸杯厂、上海华美无线电厂等众多“弄堂工厂”。如今,工厂早已不复存在,留下15000平方米老厂房在静静地讲述着那段历史。在上海中心城区卢湾区的中心地块,这些从上世纪30年代以来陆续建成的老厂房和石库门民居建筑被一起保存了下来,和周边的高楼大厦和谐共处。

现在,这里有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称———田子坊。这个名字来自国画大师黄永玉。陈逸飞、黄永玉、尔冬强……这些艺术界知名人士不约而同地把工作室搬进泰康路的老厂房,同时吸引了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百家视觉创意设计机构争相进驻,田子坊很快成为著名的创意产业聚集区。

和田子坊一样,8号桥、M50、时尚园、海上海、四行仓库……在上海市目前已经授牌的75家创意产业聚集区中,有三分之二是老厂房改造而成。从“弄堂工厂”到创意产业,从生产制造到创意设计,这种变化折射出的正是上海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大背景。

1

田子坊·8号桥·M50

创意产业聚集区不同于传统的产业园区,它一般需要一个具有溢出效应的“知识源”,并围绕这个“知识源”培育开放、多元又有所侧重的生态产业链条。这两个特征使得表面上千差万别的创意产业聚集区具备了可复制性。

在很多人看来,创意产业聚集区和传统产业园区之间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以田子坊为例,从陈逸飞等一批知名人士进驻,到吸引众多的设计机构,这个创意产业聚集区的形成,几乎是一个完全自发的过程。

“我喜欢这个地方。”孙青锋2002年第一次来到田子坊,就下定决心要在这里发展。他至今清楚地记得,来到田子坊的第二天,就在早上散步的时候碰到了陈逸飞。“陈老师对我的帮助很大。”孙青锋说,他后来成立桑澜服饰公司,专注于高档围巾设计,得到陈逸飞多次指点。

现在,孙青锋的桑澜服饰已经小有名气。他每天都会花点时间在弄堂里喝咖啡,随便聊聊天,或者是一个人苦思冥想,“很难说清楚有什么收获,但灵感往往就是这样来的。”而各类设计师的聚集也带来了很多便利,“我们拍品牌宣传册,摄影师和模特都是邻居。你能在田子坊找到公司需要的全部服务。”

上海市社科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花建把这概括为创意产业聚集区两个重要的特征:一是有一个“知识源”,即由大学、研究机构或者著名艺术家等形成的能集聚人才、能激发创意、具有知识溢出效应的非营利中心;二是培育开放、多元又有所侧重的生态产业链条,即园区内企业的业务相互启发,又相互补充。“这两点决定了创意产业园区不同于一般的工业园区。”花建说。

和田子坊自发形成不同,随后发展起来的创意产业聚集区在建设模式上和传统园区或商业写字楼比较接近,但是这两个特征却被人为地充分放大。在上海,典型的是M50和8号桥。

位于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的春明粗纺厂1999年就已经停产歇业,1000多工人靠出租厂房勉强维持。“租厂房的什么企业都有,服装厂,印刷厂,甚至还有做蜂窝煤的。”在厂长金伟东的记忆里,几年前的这段经历似乎有点不可思议。

这样的状况维持了1年多,到2001年,为调整经济结构,上海市经委在中心城区推进“都市工业园区”建设,并设立了专项资金扶持。不久,“春明都市工业园”挂牌,定位于电子加工和高科技产业。但招商刚刚开始,金伟东就发现了问题。“这样的企业能耗都很大,一家企业进来,占用10%的厂房,可能就会占用园区100%的水电资源。同时还有环保、老厂房建筑结构的保护等问题。”看来走“都市工业园”这条路也行不通。

这时,一些艺术家看中了这片位于苏州河边、保存了从上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各个阶段建筑风格的老厂房。香格纳画廊、比翼艺术中心等著名的现代艺术画廊和一批顶尖的设计师陆续来到这里。与此同时,上海市提出“保护历史文脉”,春明粗纺厂的厂房作为上海纺织工业的历史被保护下来。“我们这才意识到创意产业可能是发展的方向。”政策推动使金伟东最终下定了决心:2004年,上海市召开文化工作会议,命名了9条特色艺术街区,M50被命名为视觉艺术特色街区。2005年,M50成为上海市第一批授牌的创意产业聚集区。

此时金伟东对园区发展已经有了成熟的想法。“在引进新的企业时,我们要看艺术关联度,理想的状态应该30%多是艺术设计,60%多是视觉艺术,10%以内是商业设计和配套。”金伟东说,如果不符合园区发展方向,对方提出的租金多高,他都不会动心。相反,“有的艺术家对园区发展有利,但经济上有困难,我们不仅免房租,还出资为他办展览。”

这样的招商原则,在完全是商业开发的8号桥也能看到。8号桥的开发商时尚生活中心总裁黄瀚泓告诉我们,他们有一个“预审”制度,凡是进入8号桥的租户,首先要审查其发展方向、经营能力、团队素养等,看是否符合园区发展的方向。“如果不符合我们的要求,租金再高也免谈。”黄瀚泓说,在8号桥搞的很多文化活动场租都是全免的,但商业活动的收费却相当高。“我们要在文化和商业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既营造园区浓郁的文化氛围,又保证入驻的都是经营能力很强的企业,这样才能塑造8号桥的品牌。”在这样的原则下,8号桥的租户中既有英国著名设计师事务所ALSOP、设计金茂大厦的S.O.M等大公司,也有结合了民间剪纸和现代油画艺术的青年艺术家李守白。

2

政策扶植“创意”

中心城区工业外迁带来的“空心化”、地价上涨引起的商务成本过高等问题,只能通过产业升级来解决,创意产业由此成为政策推动的重点。上海中介组织发达,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中介服务”的运作机制。

从2004年提出发展创意产业,到现在为75家创意产业聚集区授牌,不到4年时间,上海创意产业发展速度令人吃惊。仔细梳理这一过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政府部门政策推动的巨大作用。

近10年来,大量中心城区工业向郊区工业区转移,上海外环线以内留下了近2000万平方米的老厂房,很大一部分是具有保护价值的工业历史建筑。这些位于中心城区的老厂房,是拆迁还是保护利用?这是大家一直关心的问题。而田子坊、M50等创意产业聚集区的雏形已在此时形成。

另一方面作为经济发达城市的共同特征,上海的商务成本随着经济发展同步提高。上海市认识到,只有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以产业领域的高收益来抵消企业经营的高成本,才能突破商务成本过高的制约。发展创意产业这样高附加值的、处于技术创新和研发阶段的产业部门,成为政策鼓励的重点。

第一项重要的政策是“三个不变”。上海市经委副主任乐景彭介绍说,上海市对发展创意产业鼓励采用“三个不变”的开发方式,即老厂房、老仓库、老大楼的房屋产权关系不变、房屋建筑结构不变、土地性质不变,使园区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

这项政策使金伟东不用再担心M50要面临拆迁,可以专心打造自己的品牌。对于黄瀚泓这样的地产开发商则有更大的实惠。“8号桥建设以装修的名义立项,大大简化了办手续的程序。”和一般的商业地产项目不同,8号桥的用地性质仍然是工业用地,黄瀚泓也只是以包租的形式取得了20年的使用权。在这一政策的鼓励下,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由体制外企业投资开发的占到了60%。

第二项重要的政策是鼓励各种中介机构参与创意产业发展。乐景彭介绍说,近年来,上海先后成立了上海创意产业中心、上海设计中心、上海时尚联合会、上海创意产业研究所等一批社会中介组织,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中介服务”的运作机制。

上海创意产业中心常务副秘书长潘瑾告诉我们,中心主要通过建立一些公共服务平台协助政府有关部门推进创意产业发展。目前,已经建立了包括信息服务、展示交易、国际交流、教育培训、研发设计、知识产权保护等在内的多个服务平台,“上海创意产业国际活动周”已经成功举办2届。“创意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因此中介组织尤为重要。”潘瑾说。

第三项政策是积极探索创意产业投融资体制创新。传统的园区政策多是面对高科技企业的孵化政策,创意企业如何孵化,是一个新的问题。花建就认为,发达国家创意产业能够迅速发展的一个前提条件是“金融和科技系统高度发达,创意比较容易与技术和资本市场相结合。”而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要在金融支持创意产业上有所创新。

2006年5月,上汽集团、上海创意产业中心和英国霍金斯机构共同组建的上海创意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挂牌运作,它以创意产业为重点投资方向,目前已与上海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正与相关风险投资基金共同建立创意产业投资基金。

在区政府层面,则努力把创意产业划分到传统产业的研发设计环节,然后套用传统产业的各种优惠政策予以扶持。比如在长宁区,服装服饰业作为“一区一品”发展重点,有一系列扶持政策,这些政策都适用于以服装设计、品牌发布为主体的上海时尚园创意产业聚集区。长宁区副区长乔志刚告诉我们,无论从用地的角度,还是资源能源消耗的角度,传统的制造业在中心城区已经不适宜发展,把这些产业的设计研发和销售等两个环节留下,把中间的制造环节向周边地区转移,应该成为政策调控的方向。

在这些政策的引导下,上海中心城区的传统制造业迅速外迁,留下大量的老厂房发展创意产业,这也正是上海产业升级的过程。

2004年上海创意企业行业分布

情况(单位:个)

2004年上海创意企业营业收入

行业分布情况(单位:亿元)

做长三角的“大脑”

在城市群形成的要素流动市场中,创意的成果能够迅速扩展到周边产业,周边产业发展又促进新的创意产生。在长三角的产业分工中,上海的制造业在外移,但设计中心却越来越向上海集中,这种分工为长三角注入了新的活力。

对上海来说,发展创意产业不仅是自身转变增长方式、实现产业升级的需要,更是“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和服务全国”的需要。这一点,无论是有关部门负责人、创意产业从业者,还是相关研究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再三强调。

花建认为,上海创意产业发展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走长三角融合的道路。他说,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在以城市化推动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会形成若干个智力资源高度集中的城市群,这些城市群整合资源形成一个强大的要素流动市场。在这个市场中,创意的成果能够迅速扩展到周边产业,周边产业发展又促进新的创意产生。

在整个长三角的产业分工中,上海的制造业在外移,但设计中心却越来越向上海集中。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在上海市第九届党代会上强调,要积极推动“三二一”产业共同发展,在加快服务业发展中推进结构调整,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他说,上海要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创意产业等服务业,加快发展会计、审计、法律、咨询、评估、设计等专业服务业,着力提升旅游会展业、商贸流通业、房地产业。而上海市经委和统计局编制出版的《上海创意产业发展重点指南》已确定,“十一五”上海创意产业发展重点是:研发设计创意、建筑设计创意、文化传媒创意、咨询策划创意和时尚消费创意。上世纪90年代以来长三角各城市产业结构高度趋同的现象,有望变成“上海创意,长三角制造”的格局。

周边一些城市已经感受到了变化。去年10月,有中国“文具制造业之都”之称的浙江宁海组织360家文具制造企业到上海团体“采购”设计。宁海集中了800多家文具制造企业,文具年产值达到45亿元,70%以上产品销往国外,但设计恰恰是其最大的软肋。而上海从事工业、建筑和时尚设计的企业有近1000家,拥有强大的设计创意力量。双方合作成立工业设计研发中心,通过“创造+制造”全面提升宁海的文具设计能力。类似的事情不在少数。

上海也在主动地走出去,积极和周边城市产业发展进行对接。接受我们采访的时候,长宁区副区长乔志刚才从杭州、宁波、苏州、南京、无锡等地考察回来。此行考察的重要任务,就是研究长宁区和这些城市产业联动的可能性。“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趋势,和这些城市局部存在竞争,但总体上是互补的。这使我们对实现和长三角的产业联动充满信心。”乔志刚说,比如长宁区的上海时尚园,完全可能成为长三角服装产业的设计和展示中心。

2006年,上海创意产业增加值为650亿元,占当年全市GDP的比重超过6%,创意产业不仅成为推动上海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而且对其他产业发挥着强大的带动作用。种种迹象表明,创意正在为上海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注入新的活力。

在卢湾区8号桥,充满艺术气息的装修风格和独特的空间布局,让来到这里的人们身心放松,“工作就像在社区”。

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