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招商网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上海招商网 >> 闸北招商 >> 闸北要闻 >> 正文内容

七浦路转型中高端遇两大尴尬

时间:2012-05-28 10:14:50 来源:

  据《劳动报》报道,十余栋商场,近万家店铺,琳琅满目的平价服饰……这是闻名遐迩的七浦路市场,市民和游客淘货的“天堂”。去年起,这一平价市场传出了欲走中高端的消息,曾引各方关注。
  大半年过去了,“cheaproad”的拥趸们却有些看不懂了。“现在,便宜货没好货淘,高档货又贵过大商场。原来那种淘平价货的乐趣,好像消失了。”一些“血拼族”们在购物论坛上如是评论。
  记者调查发现,在这场转型中,曾经充满活力的草根经济遇到尴尬:多家商场出现了高低端共处一室现象,还有地摊早市卷土重来抢占客源。
  现状
  七浦路转型遇两大尴尬:
  高端低端共处一室地摊早市卷土重来
  一家商场两极分化店铺主动降身段
  新七浦商城,市场里最早建起的商场之一,也是去年七浦路冲向中高端的发起者。调整大半年来,这里出现了一种高低端两极分化、共处一室的有趣现象:一至三楼卖的还是老七浦特有的廉价货,店面拥挤狭小,特价品一家多过一家;四、五楼却走起精品路线,特别是四楼的不少店铺,从装修到店铺面积都不亚于商场里的专卖店,服饰的批发单价也要在两三百元上下,零售价更有上千者。
  在各家商场里走一圈,这种现象并不少见。店主们在解释这一切时,都把原因归到了“七浦路要走中高端”之上。
  “谁不想做高端?可这事儿做起来难。”老兴旺一楼一家店铺的老板娘小孙皱着眉说。遇见记者时,她刚好做成一单生意,一条裙子开价168元,最后以90元成交。“如果遇到拿十几件货的熟客,价格就是这个数……”她利索地在计算机上打出了“50”的字样。
  去年起,老兴旺传出了要转型升级的消息。小孙的店铺跟着周边引进了品质更好的货色,也调高了价格。“单价高了,利润大、库存小,大家都乐意。”她顿了顿,话锋一转:“可是市场不接受啊。”原来,在这里做了六七年生意后,小店已有了一批固定客源。对于店里提升品位后推出的新货,老主顾们都不感兴趣。“他们就要那些价格较低的平价货。平时散客又少。为了生存,只能在走中高端后再自动降级。”她无奈地说。
  一些在市场转型过程中被吸引来的新店主们,也在忍受着“高处不胜寒”的境遇。3个月前,韩国老板申宇铉和姐姐在圣和圣“韩国城”租下了一楼正门口的“黄金铺位”。起初,店里销售从韩国进口的时尚服饰,批发价都在一两百元上下——在动辄标价五六百的“韩国城”里,这已经是较为亲民的价格了。可是最近,他们却悄悄地摆出了两个特价衣架,五十元就能淘到一件衣服。“七浦路的人气就在于低价。定位太高,市场打不开。租金一年就要20多万元,要盈利,很难。”店员说,在市场里,越来越多定位中高端的店家,开始以推出特价品的方式“降低身价”,吸引人气。
  马路“早市”回归廉价货仍吃香
  这天早晨8点,新七浦大门前涌进了不少拉着小推车的批发客。可张阿姨却扎着一排小推车,准备离开,“落市了,得回去了。”她所说的“市”,即在每天清晨时分,沿着七浦路、河南路一带出现的露天市场。根据去年11月一些媒体报道,因为定位高端造成人气急剧下滑,这些马路“游击队伍”重返七浦路市场。
  “卖衣服的,卖饰品的……早上四点多来,这里什么都能买到。”张阿姨说,因为早市生意不错,她借光做起了卖小推车的“周边生意”。“新七浦这边的马路,城管管得严,五点就要收摊。对面兴旺这边,生意可以做到七点左右。”
  业内人士透露,在有关部门的严打之下,“早市”规模已有所减少,收摊也早了,但生意却不错。“客源基本都是来自长三角地区的批发客,而他们本来是市场里各大商场的主要顾客。”他说,“早市”贩卖的都是廉价货,保持了七浦路原先的特色,因此反而抢占了商场里不少店铺的生意。
  瓶颈
  低端批
上页 1 2 3 4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