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招商网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上海招商网 >> 卢湾招商 >> 卢湾要闻 >> 正文内容

文化发展现“乘数效应”

时间:2013-01-07 14:30:48 来源:

  “春之声”上海城市广场音乐会激情演奏,外滩源“夏日音乐季”火热上演,“老码头城市音乐周”万人追捧。今年以来,“撤二建一”后的黄浦区,多种模式推出30多场专业水准公益演出,数万名市民游客共享公共文化大餐。在新黄浦的文化版图上,区域内丰富的文化资源也不止于简单做加法,而是通过内涵整合来发挥乘数效应,一个深度散发文化之魅的“文化黄浦”呼之欲出。
  “撤二建一”的新黄浦,文化家底更加殷实,怎么把增量资源用好?黄浦区文化局副局长张小平说,摸清家底后最大的工作是资源整合,这不是简单地物理空间上做加法,而是盘算不同公共文化资源的功能定位,通过共融提升服务市民的水平。比如,原卢湾图书馆不仅更名为它的前身明复图书馆,也将把石库门文化作为主打的特色研究项目,黄浦区图书馆则更多地举办大型阅读活动,一区两个图书馆各有千秋。原卢湾区文化馆,现黄浦区第二文化馆将进行功能调整,为群众休闲娱乐和群文活动创造良好条件。老西门街道、五里桥街道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也正在改扩建,满足“胃口”越来越大的市民文化需求。
  按照黄浦的发展蓝图,“文化大区”黄浦,正向“文化强区”迈进,未来五年建成“文化先行区”,世博会博物馆等一批地标性文化设施出现在浦西世博滨江地区,外滩源、思南公馆加快功能开发,豫园、8号桥、田子坊的创意产业也将优化布局提升层次,这些品质高端的文化设施,也成为市民百姓文化休闲的好去处。
  “文化发展过程中,政府要完善保障机制,搅活公共文化服务的一潭活水,对文化发展要认真助一臂之力,但又要与市场保持一臂之距。”张小平说,今年以来,黄浦区依托公共文化设施密集、老城区市民与游客密集的区域优势,打造“黄浦都市文化行”市民文化活动品牌,促进多元文化交汇渗透、跨界资源有效整合、文化经济深度融合。区里还发挥公益性文化发展资金“雪中送炭”的引导机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文化领域,多种模式推出“春之声”上海城市广场音乐会、2012年上海夏季音乐节黄浦分会场演出、外滩源“夏日音乐季”以及“外滩.老码头城市音乐周”等30多场专业水准的工艺演出,覆盖了1.5万人次的市民与游客。
  据介绍,黄浦区正积极健全和实施公益性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发挥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四两拨千斤”的独特作用,“其中用于公益性文化的投入,每年不会少于1000万。”
  2012年年初时,黄浦区瑞金街道为社区居民办了一次新年心愿活动,一位书法爱好者的愿望是拜书法名家为师,后来在街道的牵线下,果然请到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亲自辅导。实际上,黄浦区工作、生活着不少文化名人,区里还在文化馆设立文化名人工作室,聘请文化大家引领文化创作。明年,区里还会进一步发掘区域内的文化名人资源,把文化明星请到市民百姓中来,让百姓分享他们的艺术成就。
  在中心城区黄浦,不少老市民喜欢听一曲评弹,区里在文化发展规划中,也不忘对传统曲艺输送“血液”。现在,一度面临生存困境的雅庐书场,不仅获得三年50万元的社会资金支持,还从原来顺昌路小巷子,隔几个月就到“新天地”免费演出一次,书场也有望整体转移到区文化馆,区文化馆一位副馆长亲自担纲,负责定期举行书场老照片、老乐器的展览,组织文化专家和市场人士,共同探讨传统曲艺的生存发展。“雅庐这个品牌将会永久保留,黄浦的传统民间艺术也会得到更有力的保护和支持。”区文化局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