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招商网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上海招商网 >> 奉贤招商 >> 奉贤要闻 >> 正文内容

奉贤区发力打造南上海中心

时间:2019-10-30 10:46:11 来源:解放日报

贤人民20年翘首期盼下终于通车,从莘庄站起,首次跨过黄浦江,开向终点“奉贤新城”。

  这次通车,被奉贤人称作是圆了一个“梦”。倒并非当地的出行有多依赖这条通道。1995年奉浦大桥通车,2010年闵浦二桥建成,再到去年虹梅南路越江隧道启用,浦江南岸的奉贤,早已成为南上海重要的交通枢纽。但轨交5号线依然被看作奉贤的“生命线”,人们期待着,过去70年奉贤大地上铺开的画卷,能通过它,让世界分享。

  奉贤新城是有厚度的。一位上海籍作家曾说,如果要在上海找邓丽君的歌曲《小城故事》的感觉,就只有去体验奉贤南桥的夜晚。4.7平方公里的中央林地,2.5平方公里的金海湖,奉贤之根“南桥源”留下的多处百年遗迹等等,为这座小城留下不一样的层理结构,规划专家甚至看出,奉贤新城是上海唯一一座正南正北的“方城”。可要想用好这些天然的城市肌理,并不容易。

  从2013年起就上任奉贤新城公司董事长的张琪说,奉贤花了10年时间打造城市“识别性”,到今天,“我们大概完成了新城总建设任务的50%,后10年甚至15年,我们还要围绕这个目标去做——那就是打造出‘十字水街、田字绿廊,九宫格里看天下,一朝梦回五千年’的南上海中心城市意象。”

  借由“方城”的地域格局和十字交叉贯穿新城中心的两条水道,奉贤创造性地提出了这一指导未来十余年新城建设的文化特征,并持续践行着:至少在过去5年里,奉贤有了高水平建设的老年大学、第二福利院、行政学院,有了最美湖畔的城市博物馆,有了全国唯一森林剧场——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中央林地、金海湖,两大生态景观项目几乎占据了近8平方公里的新城建设面积。这在惜土如金的上海,无疑是种“奢侈”。“但我们宁可牺牲一点经济价值,也要保留它的原生态,因为这些市民可以感受的城市功能、气息,将来才是无价的。”奉贤区领导认为。

  乡村做乘法,盘活资源禀赋

  一面是国际范新城,另一面的奉贤,则是600多平方公里的乡野大地。

  改革开放初期,广袤的奉贤乡村在乡镇工业带动下逐步脱离闭塞,村里有了水泥路,农民得以温饱。然而到上世纪90年代,却又一次发生转折——一些村办企业因种种原因关停后,有的村一夜回到从前,杨王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穷则思变,通过首创村办经济园区,杨王村逐步引入数十家,乃至上百家企业。新世纪来临前,杨王村已然脱掉贫困的帽子,老百姓住上了别墅型安居房,家风家训成为村域精神文明的新传承,甚至产生了全国影响力。

  2016年,奉贤提出“一产业、一庄园、一总部”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即通过“三块地”(农用地、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的改革,盘活乡村资源,引入工商资本。位于奉贤东部的吴房村就做了这件事。花了一年时间,吴房村完成了整体改造,通过田园景观规划和风貌设计引导,先对古宅、古桥、古牌坊等历史文化古迹资源进行梳理,修旧如旧;再把江南水乡元素和海派民居特色融入整体风貌管控之中,一点点刻画出绿田粉墙黛瓦、曲径回廊古木、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桃花村。

  紧接着,通过租赁61户村民闲置宅基地,再转租给企业办公,吴房村摇身一变成了村民与市场主体混居的乡村产业园。税金加租金的高收益,也让宅基地成了老百姓的“金饭碗”。原先散落在村民手中的700亩农用地,也一并回租,下一步将大力发展黄桃的集约化种植。

  “我们的乡村要富裕起来。”奉贤区领导表示,新中国成立70年,农村是否产业兴旺,农民是否生活富裕,都是检验政府是否治理有效的“黄金标准”。“让生活在农村的人,既留得住乡愁,又看得见发展。让农村老百姓真正享受与城市一样品质的生活,是我们永恒的奋斗目标。”

  东方美谷释放美丽健康产业光芒

  东方美谷核心区